被时代折磨得最狠的90后,最可能成为金钱的主人
你是什么样的人,想过什么样的生活,适合和什么人在一起……有些事要等你有钱后才能想明白。
▼
点开观看视频
2018年年末,最后一批90后即将全部成年。
这个年轻群体的数量已占中国总人口的17%,相当于每六个人中,就有一个90后。
无疑,这是90后的时代。
但相比于80后、70后、60后,90后也是被深刻转型的时代“折磨”得最狠的一代。
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又进入下行、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、创业潮、网红潮、房价房租的高涨……生活瞬息万变。
他们经历的十年,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是60、70后的三十年。
这样的经历,使得90后成为对金钱最为敏感的一代人。就如视频里三位主人公所呈现的,他们对金钱的渴望,对金钱所带来的意义的掌控感,比任何一代人都强烈。
她买房时不考虑男人
主职事业单位,兼职配音、主持、卖猫,最忙的时候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休息,这是91年女孩朱丹的日常。
这么拼的原因,是她完全靠自己在北京买了一套房。
每月还房贷5千,交房租3千,事业单位工资每月一到手都不够还。以至于每个月初时她都格外焦虑地盘算着,这个月还能接多少私活。
她把自己的生存方式总结为“八小时内为生存,八小时外谋发展”。
但为什么要这么早买房把自己弄得这么累?家里人并不理解和支持。
朱丹说这是她的底气。“不管我以后和谁结婚,和谁离婚,房子都是自己的。”
虽然现状是她被房子“困”住了。她羡慕好朋友们可以出国旅游、去其他城市发展,而自己在房贷还完之前可能不会有别的打算了。
若再重新选择一次,她认为自己仍然会买房。
她“固执”地认为,女人和她自己的房子,有种极其微妙的联系。一旦女人拥有自己的房子,就会变得无所畏惧。仅仅是得到它的过程,也会收获无限力量。眼光更敏锐,内心更坦荡。
这是朱丹想要的安全感。
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是有钱后才想明白的
年纪轻轻就积累了一定的财富,这是92年生的自媒体创业者胡辛束觉得自己比同龄人幸运的地方。
几年前还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她,某天晚上为了避开堵车高峰,选择在办公室多待一会,随意写写画画。不曾想到,她随手画出的《我心中的10%先生》一下成了网络爆款漫画。
她开始白天工作,晚上写微信公众号接广告,逐渐后者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前者。随后离职创业。
快速积累财富后,胡辛束却陷入了迷茫:“我每天都要拿计算器数一遍自己银行卡里钱有多少了,我很喜欢它,但我又不知道钱到底干嘛用。”
此时,她的前领导建议:你应该去花钱,你只有花过钱,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。
于是胡辛束飞去香港买了人生的第一个包,价值一万六,即使她不理解这个东西为何卖这么贵,意义在哪里。
那一年里,胡辛束拿着朋友为她列的购物清单,疯狂买买买。但买完之后,内心依旧空虚,这些奢华的、物质的东西并没有带给她实在的快乐。
她不得不停下来思考,在什么样的生活里她才最舒适。
原来就是和没“暴富”前差不多,背几十块钱的帆布包,穿着淘宝买来的鞋袜。
“我真正想要的生活状态,就是我想去买的所有东西都是舒适的,而不是昂贵的。”
“这些东西能够给我带来的幸福感是我拥有它的时候,我能够感到生活不那么复杂。”
要有“一年不工作也饿不死”的余钱才安稳
对91年生的北大博士吴建东来说,每个月有2000块钱收入,他就满足了。
不是因为他还未正式踏入社会不太需要花钱,而是他早年创业失败的经历,让他对金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。
创业时每晚都焦虑得睡不着,早上一睁眼就有好多钱要支出。这段经历,坚定了他坚决不要再为钱而痛苦的想法。
房子,暂时不考虑了,因为首付肯定是交不起,家里也凑不上,“没得选”。但吴建东并不着急:“北大挺多教授40岁之前也没有房子。”
如今他和同在读书的妻子,分住在各自学校的宿舍,这在北京着实省了一大笔钱。
但即使有象牙塔提供的保护伞,吴建东依旧有他对财富的困惑。这次不是创业,而是“网红”。
太多网红靠着颜值一夜暴富,这让象牙塔里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的学子们不淡定了。吴建东发现,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时,学校里的论坛讨论的并不多,但一有网红暴富的话题,论坛就会热闹多了。
这让他有时会怀疑自己所作事情的价值。连带效应是,他要求自己手里一定要有“可以一年不干活也饿不死”的余钱,这样才会感觉比较安稳。
视频中的几位年轻人不是个例,社会上有千千万万的90后在为钱奔波着。
他们不停折腾自己,一是因为生存压力不敢不折腾,二是他们早已通过亲身经历或网络上观察别人,了解到所谓的眼界、文化、思维方式……很多都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。
当你已经见过了一个更高远、更宽阔的世界,你不会甘于呆在井底。你的心中会有一团火。
这是90后不得不“拜金”、不得不拼命去做金钱的主人的原因。
文:李胜男
值班编辑:万霁萱
▼
推荐阅读